目前分類:正覺法相辭典 (48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依實際以觀,中觀即是觀察第八識中道性之觀行,不可外於第八識中道性而有任何中道性可以觀行也;一切中道性之觀行,皆是直接或間接從第八識心而現而有故,不可外於第八識而有中道之觀行也。所以中觀乃是對如來藏中道性之觀察,如來藏乃是中觀之本體—中觀如來藏中道性而有故,是故中觀如來藏不可一分為二。 如來藏則是從本已來即是離六塵之見聞覺知境界,故不於六塵起順心違心之境界受,故不須於六塵萬法而作取捨,故離取捨、淨垢、斷常、來去、生滅、增減、善惡……等二邊諸相,如是本離取捨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實相心。若能親證如來藏,而作如是現前觀察,轉依如是中道實相境界者,方名真正之中觀也。

(節錄自平實導師 著《佛教之危機》,佛教正覺同修會出版,及《狂密與真密》第二輯,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)

bodhi7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世尊云:「眾生佛性非內六入,非外六入,內外合故名為中道。」四阿含諸經中, 佛說蘊處界滅盡而入無餘涅槃已,仍有本際、真如、如、實際、識、心不滅,故不許比丘說「涅槃後無」,有本際如來藏不滅故;亦不許比丘說「涅槃後有」,無三界一切有故,意根意識俱滅盡故;由斯正理,《阿含經》中 佛說涅槃名為中道。復次,大小品般若經所說之空性,乃是指「菩薩心、無住心、不念心、無心相心、非心心」,以此自性清淨心之體性而宣說此心之中道性、無我性、無智性、無無明性、不垢不淨性、不增不減性、不斷不常性、不生不滅性、不來不去性;以空性心遠離有無、常無常、一異、俱不俱等,故名中道。因此佛法中所說的中道,並非只有八不,而是親證中道以後,現觀一切法皆是中道,乃是無有「量」之中道、無有「數」之中道,不可量化、不可數化故。因為真心是不來不去、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不斷不常、不一不異、非俱非不俱、非有非無,真是中道,真正的實相。大乘佛教所謂實相,非僅無相一端而已。乃是空有不二,是即相離相,無相無不相;不即空有二邊,而亦不離空有二邊,所謂中道

(節錄自  平實導師著《正法眼藏-護法集》、《佛教之危機》、《我與無我》,及正圜居士著《護法與毀法》,佛教正覺同修會出版。)

bodhi7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涅者不生,槃者不滅;涅者不增,槃者不減;涅者不來,槃者不去;涅者不斷,槃者不常;離於兩邊,即是涅槃。 如 佛世尊於四阿含諸經中所言:涅槃寂靜者,乃是滅盡十八界法,唯餘入無餘涅槃前之十八界所緣之「第八識」不復受生,名為涅槃涅槃若非絕對寂靜,則違三法印(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、諸行無常)。若有意識覺知心住於「涅槃」中,則彼涅槃名為有我,意識是我故,意識所依之意根亦是我故,意識不能外於意根而有故,則違第一法印─諸法無我。若有意識住於「涅槃」中,則彼涅槃非真實寂靜,則違第二法印─涅槃寂靜。若有意識覺知心住於「涅槃」中,則涅槃非常住法,是無常變易法,不離意識知心行故;若謂意識永不滅故、涅槃非無常,則意識心行應非無常,則違佛說「諸行無常」正理,進退失據。是故涅槃絕對寂靜,無餘涅槃位中十八界俱滅,無我、無境界、無心行,唯餘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無所住,不復受生,名為涅槃。所以佛說涅槃無有境界,無有知者,無我我所,一切寂滅,究竟寂滅。因此不生亦不滅,不來亦不去,不增亦不減,不垢亦不淨,不常亦不斷;永遠離兩邊,這就是涅槃,而涅槃是指如來藏自住的境界相。因為如來藏沒有我性:祂沒有五蘊的我性、十二處的我性、十八界的我性、六入的我性,所以祂是無我性的。正因為這個無我性,所以祂才是涅槃。因此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別名,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現象而立名,非離如來藏而有涅槃可証,是故涅槃非是死已斷滅。當你證得如來藏以後,你發覺如來藏本來就不生也不滅;祂沒有出生過,無始以來就這樣一直存在著;只有從來不生的法才能不滅,凡是有生的法終究會滅。不生就是涅,不滅就是槃,不生不滅涅槃。證悟後也可以發現,當十八界自我都還存在著,就已現前觀察自己的如來藏本心離見聞覺知、離十八界獨存的境界,那時不生亦不滅,究竟寂滅;這樣究竟寂滅的境界,即是涅槃。而滅盡五陰十八界而只剩下如來藏,才叫作涅槃

(節錄自  平實導師 著,《狂密與真密》第四輯、《楞伽經詳解》第三、五輯、《維摩詰經講記》第一、二、五輯、《優婆塞戒經講記》第一輯,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;及《真假開悟》,佛教正覺同修會)

bodhi7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空性者謂般若空-如來藏空性-《般若心經》所說之心也。蘊處界萬法依父母及四大為緣而幻生幻滅,然須依因方能有此蘊處界萬法之緣起緣滅;若離空性如來藏因,尚不能現起蘊處界,何況能有蘊處界所生萬法?所以,大乘法講的空,是講空性,是說「空」有一個真實性能生蘊處界諸有,故名空性。因為如來藏有真實性;可是如來藏空無形色,卻又有這些自性能生起五陰十八界以及緣起性空的佛法出來,因此它叫作空性。所以空有真實性,不是無性。因此,真正的空性是說真實心雖然無形無色猶如虛空,但是有真實自性,所以稱為空性。這個諸法空相之根源--自心如來--如來藏;由有此心故,能含藏眾生無始劫來造作熏習之一切善惡業種及無明種;亦因此心具有大種性自性……等等種子,故能藉緣而創造有情之色身,由是故能生出六轉識等見聞知覺性,由是故令意根之思量性能在三界六塵萬法中運行,而受三界中之六塵境界苦樂;若無此自心如來,則無一切有情能出生於十方三界中;然而此心雖具如是出生萬有之廣大功德,自體卻無色無形,故名「空有性」;然若名為「空有性」,則不能對治眾生無始劫來之執著「三界有」等蘊處界我,故除有性而不說之,偏說此心名為空性

(節錄自  平實導師著,《楞伽經詳解》第二輯、第八輯,《維摩詰經講記》第三輯、第五輯、第六輯,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)

bodhi7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